新“錢景”來了: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首個中小企業合作區落戶長沙
11月30日,“一帶一路”(長沙)中小企業合作區(以下簡稱“合作區”)獲正式授牌。這是在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設立的首個中小企業合作區,也是全國第3個以“一帶一路”命名的中小企業合作區。
又一個“國字號”平臺落戶長沙,將帶來哪些新的機遇?建設合作區,湖南又有著怎樣的雄心?且聽侃財君道來。
王炸組合疊加雙重“buff”
先看看,“一帶一路”加上中小企業,能量有多大?
這里有兩組數據——
2013年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以來,我省累計新增境外企業1105家,實際投資額129.4億美元,對外投資規模長期居全國前列、中西部第一。當前,我省已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6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。2021年,我省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實現進出口額1792.3億元。
截至2022年9月底,全省實有企業148.1萬戶,同比增長23.9%。其中,中小企業占企業總量99%以上,貢獻了50%以上的稅收、60%以上的GDP、75%以上的創新成果和85%以上的就業崗位。
一句話,我省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卓有成效,全省中小企業底子好、活力足,“一帶一路”與中小企業是適配度爆表的王炸組合。
(2021年7月27日,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在長沙開幕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超 徐行 攝)
合作區建成,又將帶來哪些新機遇?
從全省來看,建設合作區,我省將迎來優勢疊加的重大機遇、進位趕超的時代機遇和區域協同的發展機遇。
省工信廳總經濟師熊琛介紹,合作區將聚焦產業升級,促進專精特新發展,拓展對外合作渠道,對全省提升開放格局具有重大意義。
我省開放體系基本完善。一方面,中非經貿博覽會、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兩大國家級平臺扎根湖南,助力我省成招商“聚寶盆”;另一方面,遍布15個國家的中歐列班“長沙”網絡和長沙新港這個千萬噸級內河港區,能讓更多中小企業的優質產品從家門口的工廠直達海外市場。
渠道多,物流強,對我省廣大中小企業來說,合作區這個國際化的平臺必將讓企業“出海”走得更穩、更遠。
“志合者,不以山河為遠。”路子對了,甭管多遠,沖就行。
走出去湖南志在星辰大海
侃財君了解到,合作區以長沙金霞經開區為核心承載區,開福區為拓展區,再輻射到整個長沙市。
作為我省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橋頭堡,金霞經開區作為核心承載區最合適不過。當前,金霞經開區已為建設合作區做好萬全準備。如設立企業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和上市服務工作站,建立跨境電商產業基金、出口退稅專項資金池和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,建成人才公寓,建立跨境電商實訓中心和人才認證中心等。
(長沙市金霞經開區的萬緯長沙開福園區項目,是我省新興電商物流中心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超 攝)
區域劃定了,路怎么走?
《“一帶一路”(長沙)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方案》明確提出,合作區建設要突出四大產業,聚焦六大任務。
即重點培育現代物流、智能制造、跨境電商、大健康四大特色產業,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、培育經貿合作基地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、構筑開放融通生態、突出產業項目支撐、完善國際合作機制,最終形成“通道+平臺+園區+產業+企業”的發展格局。
通過合作區建設,力爭到2025年,核心區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,新增上市企業2家以上、“四上”企業200家以上、中小企業3000家以上,帶動全省3000家以上中小企業實現外經外貿“破零倍增”。到2030年,力爭把合作區建設成為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及地區中小企業的合作高地、中小企業產業合作與雙向投資貿易制度創新的試驗區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。
長沙,這座擁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歷史名城,作為古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,國際合作源遠流長。
借著建設合作區的東風,“小而美”的中小企業在“一帶一路”上將書寫怎樣的新湖南故事?
讓我們拭目以待。